中国工程院26日发布的“超级工程研究”成果显示,新中国成立后,全国共建设超级工程258项,占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总量的86.29%。
当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、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承办的“超级工程研究”成果发布暨《超级工程系列丛书》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。
记者从此次首发仪式上获悉,中国工程院“超级工程研究”课题于2019年立项,开创了中国工程院系统研究超级工程先河,而且首次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,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空白。
记者从仪式现场了解到,中国工程院“超级工程研究”课题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。
比如,课题科学定义了超级工程,即:“特定团体(国家、政府、财阀、企业),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,实现特定的目的,运用科学与技术,投入超大规模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利用资源,将人类的思考、发明和实践经验,通过人工和自然的选择,采用集成和交叉的方法,建造的具有超大规模的、超复杂技术的、超高风险的、超大影响力的、改变事物性状的实体人造物理工程”。课题还权威阐述了超级工程的基本特征、标准和分类,多维、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级工程的作用、特点、规律。同时,课题总结出超级工程投资折算方法。例如以米价法,用大模型折算出万里长城建设至少需要投资10万多亿元。
课题筛选出跨越古今、覆盖中外的643项超级工程。其中,中国古代超级工程110项,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299项,世界古代超级工程100项,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134项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课题筛选出的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2022年,其中新中国成立后共有258项,占比86.29%。
“超级工程研究”离不开“超级研究团队”。“5年多来,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达751位,包括院士49位、教授及研究员269位。这些专家学者来自全国19所大学,21家研究机构,106家企业。其中,985大学9所,国家级研究机构17家,世界500强企业15家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超级工程研究”项目课题组组长胡文瑞说。
据胡文瑞介绍,5年多来,多领域专家学者交叉协作,完成了“超级工程研究”系列报告,包括2份总报告、4份专题报告、4份结题报告,约146万字;出版物29本册,约521.5万字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,工程是现实的生产力,而超级工程集中体现了“现实的生产力”,集中表现为知识、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者,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和永久的记忆。
“超级工程之所以成为人们认可、学习、推崇、膜拜的不朽经典,恰恰就在于超级工程的价值。”胡文瑞说,系统研究超级工程,目的是书写人类社会建造超级工程的辉煌历史,歌颂劳动人民建造超级工程的丰功伟绩,赞颂工程技术人员建造超级工程的聪明智慧,指导未来超级工程的科学建造。